服务热线: 0771-5520500
购物车图片 购物车 ( )
最新动态 News Center

【创艺文化和韵轩周报】2021.7.14

日期: 2021-07-14
浏览次数: 99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创艺文化精品书画欣赏

著名画家:李青云

著名书法家:刘应中



14

星期三

2021年7月14日


朋友们中午好!

美好的一天从【创艺文化和韵轩周报】开始




 和韵坭兴精品坭兴陶欣赏


淘宝店铺:和韵坭兴陶艺馆

https://shop179208107.taobao.com

定制请拨打热线电话:18172034365或13207802687


南宁天气

26℃—34℃


艺术新闻

新书苑·全国第三期书法艺术暨师资能力高级研修班顺利开幕

       2021年7月3日新书苑 .全国第三期书法艺术暨师资技能高级研修班开学典礼。暨“全国书法教师考试中心”培训基地考试基地颁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文艺思想,在研修学习上力求收获最大化。积极顺应书体嬗变融合新时代,着眼提高集中研修综合效力,运用“五三一”(五种书体三种字型一体化)模式,开展“三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教育,从总体上进一步把握书法全局和每种书体,拓根培基、打破局限、超越自我、实现突破,努力提高复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使书法艺术水平和执教能力提升,广西创艺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葵参加了此次书法艺术研修班。

此次书法艺术研修班导师阵简介

刘洪彪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火箭军文艺创作室副主任、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国家开放大学艺术教育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维忠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考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第二届书法“兰亭奖”艺术创作一等奖、林散之奖、第十四届“群星奖”金奖和全国第四届正书展最高奖,连续5次获得全军书法大赛一等奖。

杨广馨 

 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北京市特级教师,曾参加国家级书法展览数十次,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收藏,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首届“德艺双馨”奖、2017年被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评为“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主编中小学书法教材多部,在中央数字书画频道主讲“米芾蜀素帖”16讲、“一日一书”15讲,为中国书法大字典书写魏碑范字600余例。

李春桥

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委员会理事,中国军事写作学会秘书长、培训中心主任,解放军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名家报办公室主任,中国书画专家人才库一级书法师,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客坐教授。在此次书法研修中讲解书法历史,对书法培训教师考试进行辅导。

赵   宏 

1998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受教于欧阳中石教授,获国内第三届书法专业博士学位;现任首师大教授、硕士生导师、初等教育学院书法专业负责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书画协会篆刻艺术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研究员,北京书法院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授课专家,美国北卡州费佛尔大学孔子学院客座教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毛主席纪念堂、国务院法制办等文博单位和机构收藏;曾在美国卡州费佛尔大学孔子学院和各州讲学、举办展览等二十多场,国外多家媒体报道。

陈  晓  

中国硬笔书协会员,河北省书法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榜书教育培训中心高级讲师,参加书法展览多次获奖,曾获得三项用于书法创新成果国家专利。书法被国内外邮政印制,多年致力于用数学的方法解密书法艺术美和书法文化的研究,曾编写多部书法教程和大学《书法构成学与文化》一书,其“黄金分割在五体书法中应用”的成果在教学中广受好评。

崔胜辉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导师工作室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全国巡讲专家组成员、“翰墨薪传工程”首批专家组成员;北京人文大学书法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清华美院书法高研班特聘教授,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研究生班特聘教授。全国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特约评论员,全国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评委,并多次担任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单项展、综合展赛评委。曾在八、九届全国展、二届兰亭奖、首届行书展、二届隶书展、十四届群星奖中获奖。曾荣获北京“十佳中青年书法家”称号。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隶书主讲导师。作品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国家图书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收藏。

倪进祥

 第六届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全国青联委员,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书法创作院艺委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导师,安徽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军旅专业书法家。主攻章草,擅长自作诗联。作品曾30余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书展,其中在全国第五、六届中青年书法大展中连续获奖,在全国第八届书法大展中获“全国奖”,并多次在全军获一等奖;曾出版个人专集五部;曾被中国书协评为“全国首批德艺双馨书法家”;曾4次荣立二等功,2次荣立三等功。

蔡民基 

历任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专业委员理事、国家开放大学书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社会艺术协会榜书书委员会党组书记、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榜书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两径双成”教育创始人。书法作品曾参加国内外展览一百四十多次,其中三十多次获奖并获多项殊荣,曾被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和二十多个国家的政要、贵宾收藏。



艺术新闻

朱砂、茜草、洋红、胭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红”从何而来?

中国人对“红色”的喜爱自古有之。古人最早以“丹青”指代传统绘画。“丹”的本义指朱砂,既可作绘画颜料,也可入药。朱砂是红色的,故引申为朱红色。

2021年7月1日,北京画院美术馆推出了一个以“红”颜色为主题的绘画展——“红——色彩与中国画研究系列展”。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北京画院美术馆联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共同向公众推出该展。展览以“色彩与中国画”作为策划切入点,从科学、社会、文化的维度分别解读了中国画里的“红”。同时,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颜色体系,深入挖掘了色彩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

朱砂、茜草、洋红、胭脂…中国传统绘画中究竟有多少种“红颜色”?

于非闇《梅竹双鸩》155×95.5cm 纸本设色 1957年 北京画院藏

北京画院美术馆一层展厅,红色的主题背景板将空间烘托地温馨喜庆。“几点朱砂花更红、芙蓉国里尽朝晖、春来喜气绕华堂”三句话囊括了展览的三大内容板块。此次展览汇聚国内重要文博机构藏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张大千、于非闇、关良、李可染、蒋兆和、董寿平、周思聪、卢沉等中国近现代画家近六十件绘画作品,可谓名家荟萃,佳作云集。

中国传统绘画中究竟有多少种“红颜色”?这些红色颜料又是从何而来,如何被运用?画家在实际艺术创作中怎样“随类赋彩”?这是展览试图回答的问题。《说文解字》中说,“红”的本义为粉红色的丝帛。自唐以后,红逐渐成为包含绛、赤、朱、丹等各种红颜色的统称。展览入口处展示了朱砂、洋红、胭脂等中国画中常用的红色颜料的原料出处,并配有视频与实物展示。

中国传统颜色包含矿物质颜料、植物质颜料、动物颜料以及化学合成颜料等几类。

比如,矿物质颜料有:

朱砂(粉末)

银朱(粉末)

赭石

植物质颜料有:

胭脂膏

鸡冠花

动物颜料有:

洋红,来自胭脂虫色

珊瑚粉

近现代画家于非闇不仅在花鸟画技法上颇多造诣,且兼备扎实的理论研究功底。他曾对中国画颜色的选择和研漂、着色方法及色彩搭配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和归纳,出版了学术著作《中国画颜色的研究》。展览现场展示了于非闇多幅花鸟画佳作。于非闇复兴院体工笔花鸟,其《朱砂牡丹》、《画众生黑》、《梅竹双鸠》使用朱砂、红花、胭脂等色,格调柔婉,兼具艳美与高古之味,而无半点妍媚之感。花鸟、蜂蝶、昆虫翎毛分明,气息灵动,令人玩味。

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张大千、关良、李可染……

中国近现代画坛名家巨制齐现

块主题“几点朱砂花更红”取自《齐白石画论》。原句为:桠枝叠叶胜天工,几点朱砂花更红。齐白石曾在陈师曾的建议下,晚年进行“衰年变法”,大胆使用红色,创造了“红花墨叶”一派。他笔下的《牡丹》、《朱竹》以朱砂、洋红等绘制,色调热烈浓艳。

齐白石《朱竹》139.5×38.5cm 纸本设色 1924年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牡丹》103.5×34cm 纸本设色 1955年 北京画院藏

这件《牡丹》是齐白石于59岁时所作,所用颜料为胭脂和洋红。“洋红”来自胭脂虫里的红色素。这种颜料因原产墨西哥,后来在大航海时代,由西班牙带到菲律宾,后经东印度公司于民国时期辗转流传至中国,因此又被称为“洋红”。民国时期,最早使用这种颜料的画家便是吴昌硕。

吴昌硕《双桃》72.5×40cm 纸本设色 1856年 北京画院藏

这件吴昌硕所作《双桃》以胭脂色绘制了仙桃的色泽,“胭脂”属植物颜料,植物颜料的优点在于透明度高,可反复调和、润染,缺点则是可能会伴随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吴昌硕是晚晴民国时期的书画家,这件作品采用斜对角的方式构图,笔墨苍劲,颜色鲜艳沉稳。

于非闇《朱砂牡丹》98×41cm 纸本设色 1953年 北京画院藏

于非闇笔下无论描画的是美人蕉、梅花还是牡丹,他对红色和不同色彩层次关系的微妙处理均非常精彩。

“芙蓉国里尽朝晖”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近现代中国画家创作的大量刻画毛泽东辽阔悠远的诗词意境、表现革命圣地的庄严景象、歌颂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中国画作品,以此涵射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以及与中华民族血脉与灵魂一脉相承的“红色精神”。


李可染 《万山红遍》135.5×85cm 纸本设色 1964年 北京画院藏

20世纪中国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经典之作《万山红遍》悬挂于二层展厅正中间。点点朱砂,将祖国山河描绘地晶莹剔透,光辉璀璨。

《万山红遍》描绘了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景象,诗词本身带有强烈的画面感,“…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艺术家将岳麓山壮美的景象描绘地栩栩如生。作品由李可染于1964年创作,他大胆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作品构图饱满,山峦高耸,山峰错落林立,给人千沟万壑的强烈视觉感受。李可染先生于1962年至1964年间共画有7幅《万山红遍》,尽管内容、尺幅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艺术家在画面中将树木、山林、房屋、瀑布全部处理以正面的视角,物与物叠加在一起,形成一种二维平面的画面构图,变革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经典图式,并最终奠定了其在中国近现代画坛山水画大师的历史地位。

董寿平 《红梅颂》 67.5×104cm 纸本设色1973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馆藏

当代书画家董寿平先生厚植家国情怀,深心托豪素,绘《红梅颂》,画面上的朱砂红梅繁花团簇、灿若霞天,呈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周思聪 《天山红医》纸本设色 1976年 北京画院藏

人物画方面,周思聪和耿玉琨合作绘制的《天山红医》,记录了青年女医者为牧民孩子看病的场景。周思聪认为“艺术是人道主义的,是人性、人的感情的结晶”。画面描绘的人物神态,朝气蓬勃的生命状态,无不反映出画家内心深处对生活和人的热爱。

边宝华《少女》 65×53cm 纸本设色 1962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卢沉 《机车大夫》 135×269cm 纸本设色 1964年 北京画院藏

卢沉笔下的《机车大夫》是20世纪60年代主题性人物画创作的精品之作,塑造了一批积极向上、乐观质朴的工人形象。

溯源中国人的尚红习俗

红色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史前时代,源于对生命和鲜血的敬畏、火和日神的虔诚膜拜,使得先民赋予“红”超人的神性与力量,红色因此被建构了吉祥如意的文化原型。

黄胄 《丰乐图》146×282m 纸本设色 1962年 北京画院藏

贾浩义 《人之初》 68×68cm 纸本设色 1987年 北京画院藏

作品《人之初》中,一位赤身裸体正在撒尿的小男孩和初升的太阳,是贾浩义先生对生命起源与人性最诗意的注释。黄胄的《丰乐图》,画面描绘了新疆人民庆丰收的欢乐场景,洋溢着活泼祥和的生活气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奠定了“赤”的正色地位,赋予了红色尊贵、道德的文化意涵。在民间,从道教俗神钟馗的红色状元袍到襁褓婴儿的贴身肚兜、从深闺女儿的红头绳到婚嫁新人的红衣裳、从新春佳节悬挂的红灯笼到家家户户点燃的红爆竹等,中国人赋予“红色”以喜庆、热闹、平安与祥和的美好祈愿。

齐白石笔下的《岁朝图》,图中大红灯笼和红色鞭炮洋溢着喜庆祥瑞之气

何镜涵 《颐和园》 96×177cm 纸本设色 1961年 北京画院藏

何镜涵是中国写意楼阁山水画的开创者,所绘《颐和园》琼楼隐现、飞阁流丹,朱红色的雕栏玉柱彰显了皇家园林的尊贵与庄严。还有《钟馗》、《临吉祥天女像》、《百寿图》等民间传说、宗教神话、吉祥寓意题材,观众可以从作品中深入地感受色彩与中国画的关系。


齐白石《钟馗》133.5×33.5cm 纸本设色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张大千 《临吉祥天女像》 96×59m 纸本设色 1944年 北京画院藏

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红色逐渐嬗变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直至今天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铭刻在中国人血脉与灵魂里的一抹“中国红”。


 来源: 艺术中国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视频
相关新闻推荐
传真:0771-5520322
E-mail:gxchuangyi@126.com
热线:18172034365/13207802687
座机:0771-5520500
地址: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中新路8号中新国际二楼2-14号和韵轩艺术空间
  • 商城二维码
  •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05 - 2013 广西创艺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